承襲海洋精神 勇於開創新局

每一個事業都有一個起點,長榮的起點就在海運。1968年張總裁以一艘中古雜貨輪「長信輪」(Central Trust)創立長榮海運,憑藉過人的勇氣與毅力,及對海運事業的熱誠與敏銳,不只渡過了火燒、故障、撞船等創業維艱的時期,更在1969年成功開闢了臺灣第一條遠洋定期航線(遠東—中東),為當時面臨經貿轉型,極需對外拓展業務的臺灣中小企業主,搭起最寶貴的連外橋梁,讓他們第一次感受到可以用最合理的運費,享受到專人量身打造的直航等各項服務。

70年代初期,張總裁洞察航運界「貨櫃化」趨勢,為了能成功轉型,雖然因為腳步一直走在別人之前,沒有同業可以借鏡,完全需仰賴自己摸索,但張總裁仍花了兩年時間,前後投入美金1佰萬元,進行各項市場調查、蒐集營運資料及投入大量人力研究。這麼大手筆的金額,對一家尚在起步、規模不大的公司,是何等重大的投資,但仍無法阻止他的決心。終於在1975年,張總裁以新建的第一艘貨櫃船「長春輪」(Ever Spring)成功開闢臺灣第一條全貨櫃定期航線(遠東—美國東岸)。

當長榮航線遍及美國、中南美、中東各地後,張總裁更有信心突破當時遠東運費同盟對遠東—歐洲這條黃金航線的壟斷。他不只率先訂製1,200 TEU的V型貨櫃船,讓業界眼睛為之一亮,開航前他更親自率隊到歐洲考察兩個月,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,長榮於1979年成功開闢遠東—歐洲全貨櫃定期航線,成為第一家以「非運盟」身分成功打進歐洲市場的船公司,震撼歐洲航運界,這也是長榮事業格局最大的突破。

1968 創立長榮海運

1968年9月1日,張總裁以一艘中古雜貨輪「長信輪」(Central Trust) 創立長榮海運。

長榮海運第一棟辦公大樓,位於長安東路近林森北路的四層樓建築。

「長信輪」(Central Trust)

1969 開闢遠洋定期航線

1969年8月15日,長榮海運以購入的中古雜貨船「長島輪」(Ever Island)行駛第一條遠洋定期航線:遠東─中東航線。

長榮海運第一艘新船「長安輪」(Ever Safety) 船鐘,1971年11月5日下水。

1971年11月5日,張總裁於日本林兼造船株式會社,主持長榮的第一艘新船「長安輪」(Ever Safety)下水典禮。

長安輪 (Ever Safety) 於1972年1月首航遠東—中南美洲航線。

1973年,張總裁赴中南美洲考察業務。

1975 開啟貨櫃化時代

1975年7月17日,長榮海運以第一艘全貨櫃輪「長春輪」(Ever Spring)首航新開闢的遠東—美國東岸全貨櫃定期航線,開啟長榮的貨櫃化時代,寫下重要的里程碑。

1975年4月26日,「長春輪」(Ever Spring)下水典禮,於日本林兼造船株式會社。

1975年7月26日,張總裁主持「長茂輪」(Ever Summit)下水命名典禮,於日本林兼造船株式會社。

長榮海運第一批新建S型貨櫃輪「長茂輪」(Ever Summit)下水擲瓶斧,1975年7月26日下水。

「長耀輪」(Ever Shine,1:500模型),1976年2月19日下水,長榮海運第一批新建之646 TEU S型貨櫃輪之一,此批貨櫃輪共4艘。

「長慈輪」(Ever Mercy) 於1976年6月22日下水,為多功能貨輪,可裝雜貨與貨櫃,船身上配裝4座起重機吊桿,是專門為中南美洲沒有起重機的港口所設計的貨輪。交船後先加入遠東—美西航線,1977年3月24日首航遠東—中南美洲航線。

1979 首航歐洲航線

1978年7月,張總裁率工作團隊赴歐洲進行為期2個月的市場考察。

1979年4月10日,長榮海運以新建之貨櫃船「長生輪」(Ever Vital)首航遠東—歐洲全貨櫃定期航線。

1979年4月10日,「長生輪」(Ever Vital)首航遠東—歐洲全貨櫃定期航線典禮。

1978年12月15日,「長生輪」(Ever Vital)下水命名書,為長榮委託中船公司建造的第一艘貨櫃輪。

1978年12月15日,「長生輪」(Ever Vital)下水命名頌詞。

1979年5月16日,張總裁主持長榮海運遠東—歐洲全貨櫃定期航線首航荷蘭鹿特丹酒會。

德國漢堡港紀念牌,德國漢堡港為長榮海運遠東—歐洲全貨櫃定期航線彎靠港之一。

安特衛普碼頭工人銅像,為比利時安特衛普市的象徵。自1979年長榮海運開闢遠東—歐洲全貨櫃輪航線起,安特衛普即為重要的彎靠港。